当前所在位置 : 网站首页 - 新闻动态
新闻动态

私人财富管理师|宗庆后家族信托风波:财富传承的考验与镜鉴

2025-08-01

2025年盛夏,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家族因巨额遗产纠纷对簿公堂,其生前为保障子女生活而设立的家族信托成为漩涡中心。这起案件不仅暴露了豪门恩怨,更将高净值人群普遍面临的财富传承难题置于聚光灯下,尤其凸显了家族信托这一工具在应用中的复杂性与潜在风险。

财富传承自古便是难题,小至普通家庭的薄产分配,大至宗家这样涉及21亿美元或百亿人民币的庞大家业,都考验着“家长”的智慧与公心。当分配对象还包含非婚生子女时,其间的顾虑与焦灼更是倍增。宗庆后用心良苦,通过设立由专业机构打理的家族信托,意图为非婚生子女提供风险隔离的生活保障。然而,这份饱含父爱的安排,最终却成为家族矛盾爆发的导火索。非婚生子女的诉讼,将她们与宗庆后长女宗馥莉的矛盾公开化,更引发了外界对这份信托是否已被法律“击穿”的热议。

家族信托,因其在财产规划、风险隔离、资产配置等方面的综合优势,常被誉为守护家族财富代际传承的“金钟罩”。其核心魅力在于信托财产的独立性——一旦设立,财产即独立于委托人、受托人和受益人,原则上不受各方债权追索。这正是其成为洛克菲勒、杜邦等百年望族乃至当代富豪如特朗普管理家业“标配”的原因。宗庆后选择此工具,初衷亦是基于此。

然而,“金钟罩”亦非无懈可击,存在被攻破的“命门”。宗家案便是典型。2024年底,宗馥莉被三位非婚生兄妹起诉,追索宗庆后生前承诺的每人7亿美元离岸信托权益。争议焦点在于,宗馥莉曾从信托关联账户(建昊公司于汇丰银行的账户)转出约110万美元,被指为“转移资产”。更关键的是,宗馥莉作为建昊公司唯一董事直接操作该账户的行为,引发了信托独立性是否受损、是否被“击穿”的质疑。

京华世家聂俊峰分析,该信托未必被“击穿”,关键取决于信托文件对受益人、信托目的的规定,以及对建昊公司(作为特殊目的载体SPV)章程和治理的制约能力。宗馥莉担任唯一董事,若章程赋予其绝对决策权,则其行为虽未必能改变受益人及比例,却可通过“合法合规”方式(如支付费用、经营资金)处置或转移信托的核心财产,实质影响受益人利益。聂俊峰指出,这反映了本土企业家如宗庆后对家族信托认知可能仍偏“碎片化”,重大传承决策缺乏连续性和周密性。同时,将同父异母子女置于同一信托而未完全分开管理,也为日后冲突埋下隐患。

宗家并非孤例。无论是境内还是离岸家族信托,都存在“失守”的风险。境内可见的案例中,有因委托人涉及刑事案件导致信托财产被强制执行;也有为非婚生子设立的信托,因原配以“不当得利”起诉而遭法院冻结。离岸信托中,俏江南张兰的案例尤为知名,因在与债权人的诉讼中败诉,且法院认定其保留了对信托账户资金的实质控制权(可自由转账、被视作实际所有者),导致信托被“击穿”,巨额资金被接管。

剖析这些失败案例,共通症结清晰可见。首要前提是信托设立的合法性,涵盖财产来源合法与设立目的合法。大成律所王旭强调,以非法所得或意图隐匿夫妻共同财产、逃避合法债务等非法目的设立信托,其独立性难以保障,极易被“穿透”。瑞银律所王昊补充道,涉及夫妻共同财产时,若一方在另一方不知情下设立信托,其有效性在离婚诉讼中极易受挑战。

委托人过度保留控制权是另一关键风险点。王旭指出,若在信托文件或架构设计中,委托人能实质上自由支配信托财产,或受托人盲目执行委托人所有指令(构成“虚假信托”),都将显著增加信托被“击穿”的可能。王昊以张兰案为例,说明保留过多控制权会使信托独立性在债权人挑战面前岌岌可危。

普林信托陈韬总结,一个成功有效的家族信托需满足几个核心要素:委托人需真正放弃对资产的控制权和支配权,信托方能发挥隔离功能;若选择离岸信托,务必挑选法律健全、政治稳定的管辖地;并选择专业、独立、遵循职业操守的受托人,而非仅听命于委托人。

然而,作为“舶来品”的家族信托在中国内地发展不过十余年,本土“创一代”对其的全面接纳仍需时日。聂俊峰作为亲历者指出,早期为迎合委托人的控制欲,市场上曾出现大量“伪家族信托”,如委托人自益型信托(无隔离效果)、合规审查(财产共有权人同意、来源合法、债权人权益)流于形式、受托人罔顾风险配置非标资产等,留下诸多“后遗症”。

王旭观察到,许多境内高净值人士仍将家族信托与投资性的“信托理财”混淆,因后者“爆雷”而对前者产生疑虑。事实上,家族信托本质是法律架构,核心功能在于资产保护与传承,而非理财。

更深层的障碍在于文化与观念。聂俊峰和陈韬均指出,传统文化中对身后事的避讳,导致许多创富者生前讳言传承规划,仓促设立易生漏洞。更根本的是,本土“创一代”普遍对将资产所有权转让给非亲非故的受托机构心存疑虑,深层则是对下一代掌控财富能力的不信任,因而倾向于紧握控制权至晚年,反而增加了突发意外时传承中断的风险。

陈韬认为,随着“二代”海归参与企业管理,观念有所改善。尽管近期一些国内信托因设立或运作失误被“击穿”重燃担忧,但只要审慎选择受托机构、管辖地和架构设计,家族信托作为资产传承工具的有效性毋庸置疑。宗庆后家族的案例,为所有面临财富传承挑战的家庭敲响了警钟,也提供了审视和完善家族信托安排的深刻镜鉴。

Copyright © 美国私人财富管理协会北京代表处.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:苏州网站建设 京ICP备2022036221号-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473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