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税务的透明度正不断提高,信息的穿透能力也日渐增强,这使得高净值人群在跨境资产配置和财富传承方面,面临着以往从未有过的税务审查。怎样在遵守法规的前提下优化税务架构,保障财富安全?本文从专业税务角度提炼出核心的规划方向,助力您在变革的时代构建起稳固的 “税务韧性”。
近来,随着金税四期的深入推进以及国际税务信息交换(CRS)机制的成熟运行,中国税务部门对个人,特别是高净值人群的跨境税务监管能力有了明显增强。据税务总监介绍,当前的税务环境呈现出两个突出趋势:一是信息透明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,二是税务穿透性不断强化。这表明,过去那些依赖信息不对称的操作空间已大大缩小。
在这一背景下,高净值人士普遍关注的跨境税务痛点和规划方向愈发清晰:
一、高净值人群的核心税务问题
全球收入课税风险:
像中国、美国这类实施全球征税的国家,其税收居民在全球范围内取得的各类收入(包括股息、利息、租金、资本利得等),都有可能需要履行纳税义务。目前已有 123 个国家和地区(其中包含香港、新加坡)加入了信息交换体系,这使得隐匿境外资产的难度大幅上升。
中国税务环境核心变化:
全球税务透明化(CRS):
2018年起,中国税务局通过CRS获取中国税收居民境外金融账户信息(包括存款、保险、股票等),已掌握7年跨境资产数据。
反避税监管强化:
受控外国企业(CFC)规则:通过离岸公司(如开曼、BVI)持有资产,若未分配利润且无合理经营需要,税务局可“视同分配”征收个人所得税。
金税系统升级:
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高净值人群境外所得,2024年推行“五步工作法”(提示→整改→约谈→稽查→曝光),未申报者面临递增处罚。
传承环节的隐形税负:
尽管中国当下还没有开始征收遗产税和赠与税,不过,要是资产处于设有这类税制的国家(像美国、英国),或者财产传承的对象已经成为其他国家的税收居民(例如拥有美国国籍的子女),就有可能引发数额不菲的遗产税或赠与税。与此同时,资产转让过程中(比如房产、股权的转让)可能产生的增值税、资本利得税等,同样是不能掉以轻心的。
资产持有方式的税务效率:
个人直接持有、离岸架构持有、信托持有、保险持有等不同方式,在税务处理上差异显著,需审慎评估。
二、构建“税务韧性”的三维策略
面对挑战,专业的税务规划需从三个相互关联的维度综合考量:
1、资产配置地点的选择:
核心考量: 税务透明度与信息交换。CRS机制下,几乎所有金融资产(银行存款、证券、保险合约等)的信息都在主要司法管辖区间自动交换。
现实与未来: 虽然非金融资产(如实物黄金、艺术品)或特定形态资产(如加密货币)目前可能不在CRS常规交换范围内,但监管趋势是不断扩大覆盖范围(如热议的CRS 2.0可能纳入加密货币)。
结论:单纯依靠地域或资产类别进行“隐匿”已非良策。规划重点应转向合规申报和选择税制更优、确定性更高的地区进行合理配置。
2、离岸架构的运用与穿透风险:
家族信托的价值:信托的核心价值在于法律隔离和潜在的税务递延。资产置入信托后,法律所有权转移,信托内资产产生的收益若未分配,通常不会立即在委托人(设立人)或受益人层面课税。
关键提醒:
递延非免税:当信托向受益人进行分配时,若受益人依旧是高税率地区(如中国)的税收居民,那么仍需依照当时的税法规定缴纳税款。因此,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受益人未来可能发生的身份变动。
穿透风险(CFC规则):中国《个人所得税法》中纳入了 “受控外国企业”(CFC)规则。如果个人所控制的离岸公司位于低税率地区,且没有合理的经营需求却长期留存利润,税务机关有权将其 “视作已分配”,并进行穿透式征税。采用离岸公司架构时,必须对这一风险保持高度警惕。
保单信托:这是一种特殊的安排方式,保单依然在个人名下,而身故后的理赔金会进入信托。其优势是前期投入的成本较低,但在设立人在世期间,资产隔离的效果比不上标准信托。
3、个人税收居民身份的规划:
身份决定税籍: 税收居民身份(非国籍)是税务管辖权的关键,也决定了CRS信息交换的方向。改变税籍是应对全球征税的根本策略之一。
常见误区澄清:
拥有他国护照/绿卡 ≠ 自动成为该国税籍居民,也 ≠ 自动丧失中国税籍。
在中国无房产≠ 自动丧失中国税籍(需结合户籍、家庭、经济利益中心判断习惯性居住地)。
183天规则对中国户籍人士不完全适用(需结合习惯性居住原则)。
规划路径与挑战:
目标:成为低税率区域、无全球征税政策区域,或是对特定收入(如资本利得、境外收入)实行优惠政策区域的税收居民。
关键步骤:通常需要实际移居,并搭配法律身份的变更(例如获取他国居留权或护照、注销中国户籍)。仅获得临时身份(如香港优才计划初期阶段),可能无法确保税籍转换的确定性。
香港/新加坡比较: 两地均不征收资本利得税和遗产税。香港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为 17%,低于新加坡的 24%。香港明确规定居住 7 年可获得永居资格及护照;而新加坡在永居后申请护照的周期和确定性方面相对复杂。身份规划需结合个人实际情况、家庭安排、成本投入及长期目标进行综合考量。
三、保险在税务规划中的独特价值
在资产配置工具箱中,人寿保险因其特有的法律和税务属性,扮演着重要角色:
中国税法下的优惠
保险赔款免税:重疾/寿险理赔金明确免征个税(《个人所得税法》第四条)。
分红递延征税:储蓄型保单分红留存账户滚存期间不征税,取出时按受益人当时税务身份计税(如分配时已非中国居民可免税)。
跨境传承工具优势
应对遗产税:人寿保险理赔提供现金流,覆盖境外资产继承税费(如美国房产40%遗产税)。
规避遗嘱认证:保险理赔无需遗嘱认证(香港流程需6-9个月),资金7日内到账。
架构灵活性:支持变更投保人/受益人,适配身份规划;可搭配信托或离岸公司(BVI)持有。
结语:透明时代的主动应对
全球税务透明化与穿透性增强是不可逆的趋势。对高净值人士而言,被动应对或心存侥幸的风险极高。构建“税务韧性”的核心在于:
紧急应对CRS审查:已收到税务局提示者,需在整改期内补申报境外所得(2024年申报期已过,但可补救)。
身份规划早启动:香港优才/投资移民流程需7年,结合信托架构设计实现税务递延。
保险配置逻辑:
短期:利用分红递延功能过渡身份转换期。
长期:通过理赔免税+现金流功能解决跨境传承痛点。
专业提示:税务规划需个案定制,离岸架构及身份方案需律师、税务师协同设计,避免合规风险。
在财富安全与传承的道路上,合规是基石,专业规划是罗盘。在充满确定性的监管环境下,唯有主动拥抱变化,方能行稳致远。
客服电话
客服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