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 “时代红利” 的潮汐逐渐退去,我们突然发现:曾经闭着眼睛都能赚钱的日子,真的结束了。
央行六部门近期明确提出 “创新适应家庭财富管理的金融产品”,这不仅仅是一句政策表述,更像是一声时代哨响 ——家庭财富管理,正在成为普通人抵御风险、抓住新机遇的核心能力。
家庭财富的三角困境:赚钱、管钱与花钱
家庭财富的运转,始终绕不开三个关键词:
第一是赚钱。回顾 2008 到 2018 年,房地产红利、基建浪潮推着无数家庭的资产水涨船高。但如今,时代的阶段性任务已完成,“躺赚” 模式落幕,赚钱的难度陡增。
第二是管钱。过去赚钱太容易,反而让我们忽略了理财的专业性。P2P 爆雷、信托违约…… 多少人凭运气赚来的钱,最终凭认知还了回去。理财从不是盲目跟风,而是要读懂时代的需求。
第三是花钱。敢花钱的底气,来自对未来现金流的信心。这种信心一方面源于每月收入的稳定性,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存量资产的配置 —— 配置得当,就能产生持续的被动收入,让花钱不再畏首畏尾。
为什么现在要强调家庭财富管理?
答案藏在实体经济的现状里。当实体环境承压,过度节俭会加剧流动性匮乏,而合理的财富管理能创造新的消费动力:通过管好存量资产,让钱 “生钱”,既保障生活质量,又为经济注入活力。
这意味着,未来的财富增长,将从 “单一赚钱入口” 转向 “赚钱 + 管钱双驱动”。
管好家庭财富的三步法
第一步:资产梳理,与旧时代告别
74% 的家庭资产仍停留在 “上一个时代的红利产物” 中,但时代变了,资产的价值逻辑也在变。
核心动作是置换:把不再优质的资产(比如缺乏增长潜力的房产、高风险的非标产品)换成符合下一个时代趋势的资产(如低估值优质股权、稳健型基金等)。财富管理的本质,就是跟着时代红利优化资产结构。
第二步:策略布局,做好风险切割
把家庭财富想象成一个水桶,管理的关键是划分 “风险区” 和 “安全区”:
•安全区(无风险部分):存放 “百年金”(留给下一代的传承资金)、应急备用金、生意周转金。这些钱要绝对稳健,流动性强,哪怕收益低也不能冒风险。
•保守区:可承受 ±3% 的波动,追求略高于安全区的收益,比如优质债券。
•稳健区:接受 5%-10% 的波动,对应股债平衡型基金等产品,收益目标在 10% 以上才划算。
•积极区:股票、股票型基金等,波动可能达 10%-30%。但记住:这部分资产最多占家庭总资产的 20%,即便腰斩,对整体影响也仅为 10%,才能在风险中站稳脚跟。
常见错误:很多人把安全区的钱投入积极区,一旦市场震荡就被迫割肉,这是对财富的致命伤害。
第三步:动态平衡,让安全区越来越大
做好布局后,要养成 “止盈落袋” 的习惯:把积极区、稳健区赚到的钱,定期转移到安全区。安全区的资产越大,家庭抗风险能力就越强,这才是真正的 “底气”。
从 “财产” 到 “身价”:财富管理的终极意义
财产是当下的钱,身价是一生的底气。
当我们把一部分钱从银行卡转入保险等长期账户,就像给财富水桶加了一个 “扩容阀”:活着时,这笔钱能持续生息,足够支撑生活;百年后,能完整传承给下一代。这才是 “家庭财富” 的终极形态 —— 不仅滋养当下,更能照亮未来。
央行六部门的信号已经明确:未来的财富增量,属于懂管理、会配置的家庭。从今天起,梳理资产、做好布局、动态调整,让家庭财富在时代浪潮中稳步增值,这或许就是普通人应对不确定性的最优解。
客服电话
客服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