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所在位置 : 网站首页 - 新闻动态
新闻动态

美国私人财富管理协会|养老规划:财富管理的一堂“必修课”

2025-09-01

谈及财富管理,很多人会先想到投资盈利,却容易忽略最核心的“终局课题”——养老规划。它从不是晚年才需考虑的事,而是贯穿人生的“必修课”;想要晚年拥有有尊严、高品质的生活,绝非单纯“存钱”就能实现,更需要依托个体生命周期与社会经济周期的双重逻辑,做好系统性的制度性安排。

人生的两个周期,决定了养老规划的必要性。从个体生命周期看,人一生的收入曲线是“先升后降”,年轻时有稳定收入来源,退休后则依赖存量财富;若不提前储备,就可能陷入“收入断流但支出不减”的困境。

从社会经济周期看,通胀、利率波动、护理成本上涨是长期趋势,单靠短期储蓄,很难抵御周期性的的经济变化——这也是为什么养老需要“制度性安排”,而非临时应对。

具体来看,一套有效的养老规划,需覆盖9个关键维度。
一,纪律性强制储蓄是基础,它能避免资金被日常冲动消费挪用,像给未来的自己“锁”住一笔养老本金;

二、通过合理工具转移风险,对冲“退休后失去收入能力”的核心风险,不让晚年生活失去保障;

三、养老资产必须稳健,高风险投资或许能短期获利,但养老钱经不起“过山车”,稳健增值才能守住本金。

四、现金流变现成本要低甚至为零,老年用钱多为应急或日常开支,繁琐的变现流程会添堵;

五、资产安全性 是底线,需防范诈骗、家庭财产纠纷,确保养老钱“专款专用”;

六、现金流与生命等长则是关键,谁也无法预知寿命长度,“活到老、领到老”才能避免“长寿风险”

七、老年通胀叠加护理费高涨的压力、遗产管理中的税费优化、特殊情况的特别提款权,都是制度性安排中不可缺的细节,少一项都可能让养老计划“破防”。

而这一切,最终落在“养老金融”的框架里——它是资金储备+制度安排+事务安排的结合体。

其中,资金储备是核心,需分“基础”与“品质”两层:社保是基础托底,商保、个性储蓄、风险投资则为品质养老加码。商保要选对类型,纪律型年金强制定期储备,普通储蓄型年金侧重稳定领取,增额寿兼顾灵活与资产保全;个性储蓄可配置债券、债基,追求低波动收益;风险投资则需随年龄“从攻转守”,以偏债产品为主,降低风险敞口。

养老从不是“未来的事”,而是“现在的选择”。当我们把个体生命周期与社会经济周期想透,把资金储备、制度安排、事务安排做细,才能让“高品质养老”从愿望变成确定的现实——这堂财富管理的“必修课”,早学早受益。

Copyright © 美国私人财富管理协会北京代表处.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:苏州网站建设 京ICP备2022036221号-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473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