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所在位置 : 网站首页 - 新闻动态
新闻动态

财富管理师|家族信托防火墙缘何被击穿?风险隔离功能的法律边界

2025-09-05

当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法院的执行裁定书赫然载明“扣划被执行人名下委托第三方保理的家族信托基金4143万元”时,财富管理圈瞬间震动。这笔来自崔亦某家族信托的资金,连同其银行存款,合计近4700万元,被用于退赔华润医药商业集团的巨额损失。此案引发热议的核心在于:被誉为“财富金钟罩”的家族信托,为何未能阻挡司法执行的利剑?

三起经典案例:信托“防火墙”失效的警示

家族信托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财产独立性实现风险隔离与定向传承,但其功能实现绝非一纸协议那么简单。现实中因设立或运作瑕疵导致“防火墙”崩塌的案例屡见不鲜:

梅艳芳信托:亲情博弈下的资产消耗

为防母亲覃美金挥霍,梅艳芳设立信托保障其生活及侄辈教育。然而母亲多次提起诉讼,以“神志不清”为由质疑信托效力,高昂诉讼费最终耗尽近7000万港元信托资产。此案揭示:受益人行为不可控可能使信托目的落空。

张兰离岸信托:控制权保留的致命伤

张兰在亚洲信托设立离岸架构,却仍直接操控资金流转,甚至在面临冻结令时紧急转出3600万美元。其律师更在文件中称账户“属于张兰所有”。新加坡法院据此认定其为虚假信托,资金被强制执行偿债。关键教训:委托人过度保留控制权将摧毁信托独立性。

崔亦某信托:违法财产难逃追缴

本次执行案中,崔亦某因合同诈骗罪被判退赔7012万元。其家族信托资金被扣划的根本原因在于:信托财产涉嫌犯罪所得。法律明确规定,非法财产不具隔离资格。

法律利剑:信托被击穿的三大“命门”

根据《信托法》及2023年《信托业务分类新规》,合规是家族信托发挥效力的基石。以下缺陷将直接导致风险隔离功能失效:

财产来源非法

犯罪收益、未经配偶同意的共有财产等不得作为信托财产。崔亦某案即因资金涉嫌诈骗所得被强制执行。

信托目的违法

以逃避债务、损害债权人利益为目的设立的信托不受保护。法律赋予债权人撤销权。

控制权未剥离

如张兰案所示,若委托人仍实质支配财产(如随意转账、未报备用途),信托可能被认定为“通道工具”而非真实转让。

银保监会《三分类通知》明确定义:家族信托需以“家庭财富保护、传承和管理”为目的,提供定制化事务管理。背离合法目的的信托,终将失去法律屏障。

筑牢财富堡垒:合规设立与运作的黄金法则

为避免重蹈覆辙,高净值人士及信托机构需严守以下原则:

源头合规:财产合法清晰

确保装入信托的资产权属明确、来源合法,避免已抵押资产或不明资金。

婚前协议或配偶同意书是处置共有财产的关键证明。

目的正当:严守法律红线

杜绝以隐匿资产、逃避债务为目的设计架构。

传承规划需体现长期性,避免与短期债务风险挂钩。

权力让渡:交出实质控制权

委托人需将财产处置权移交受托人,不得擅自干预资金使用。

建立规范的决策流程,重大变更需经受托人审核。

架构专业:选择持牌机构

国内67家持牌信托公司受金融监管总局严格监管。

借助专业机构设计税务优化、受益人条款(避免仅设自己为唯一受益人),并实现动态调整。

跨境合规:警惕离岸风险

海外信托同样面临反洗钱审查与税务透明化压力。

“控制权保留”问题在普通法系下更易引发“虚假信托”争议。

未来之路:从风险隔离到综合财富治理

尽管房地产下行使信托业面临转型阵痛,但家族信托仍是其不可替代的“独门绝技”。随着监管完善与市场成熟,其发展呈现新趋势:

资产多元化

从现金扩展至股权、房产、保单等复合形态。

功能复合化

融合家族治理、后代教育、慈善传承的一站式解决方案。

服务生态化

信托公司逐步构建“法律+税务+治理”一体化服务能力。

用益信托研究员喻智指出:“击穿的本质在于设立环节的合法性瑕疵。”唯有回归合规本源,家族信托方能真正成为穿越周期的财富诺亚方舟。

崔亦某案并非否定家族信托的价值,而是敲响合规的警钟。当4143万元信托资金被强制执行时,它深刻宣告:法律不保护以违法为起点的财富安排。在财富传承的长河中,唯有将合规意识铸入信托基因,让控制权在制度框架内有序流转,这道“防火墙”才能真正坚不可摧,守护世代家业长青。

Copyright © 美国私人财富管理协会北京代表处.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:苏州网站建设 京ICP备2022036221号-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473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