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中国高净值人群规模持续扩大,财富体量不断攀升,地域分布高度集中于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广州等一线与新一线城市。这些地区金融资源密集、服务体系完善,为财富管理提供了优越的环境。与此同时,高净值群体的资产配置也日趋多元,涵盖股票、基金、债券、房地产、私募股权和保险等多类资产。随着市场波动加剧与投资理念成熟,他们正逐步提升稳健型资产与具备长期保障功能资产的比例,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。
财富的本质,是个人努力与时代周期共振的结果。正如“康波周期”理论所提示,经济的长波运动往往由技术革命推动,每一轮周期都孕育出不同的财富机遇。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中,多次财富浪潮成就了一批批成功者。然而当前,全球正共同面临美元加息、通胀高企、人口结构老龄化等挑战,投资回报收窄、生产动力不足、代际传承压力凸显,形成所谓“财富三杀”的局面。在这一背景下,如何守护已有财富、实现长期稳健增值,成为高净值人群必须直面的议题。
保险:穿越周期的“定海神针”
在市场起伏和政策变幻的不确定环境中,保险正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。它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风险缓冲器,更是资产配置中具备法律保障与复利增长功能的稳定性工具。借助保险,投资者可构建跨越经济周期的财富“安全舱”,以契约锁定长期利益,抵御极端风险。
沃伦·巴菲特作为伯克希尔・哈撒韦的掌舵人,其商业帝国的核心正是保险业务。2024财年该公司实现营收3714亿美元,净利润890亿美元,依托的是庞大的“浮存金”投资模式——通过吸纳保费形成可投资资金,在复利积累中实现长期回报。这一模式本质上是一种“负成本资金池”,为投资者提供了在低息甚至无息环境中依然实现资产增值的路径。
对于高净值人群而言,保险的核心功能远不止于保值增值,更体现在风险隔离、税务优化与代际传承等多维度。例如,通过保险金信托可实现企业资产与家庭财富的有效隔离,避免经营债务波及家庭生活;利用增额寿险指定受益人,不仅能规避遗产纠纷,也具备一定的税务减免功能。此外,在婚姻变动、政策调控等不确定情境下,保险还因其法律保护属性(如《保险法》第23条、第42条及个税法相关规定),成为财富的“法律安全锁”。
构建“黄金三角”,以保险筑牢安全底层
在资产组合构建中,很多专业机构推崇“黄金三角”模型,即将资金按比例分配于流动性、收益性和安全性三层。通常建议:10%用于高流动性的银行活期或货币基金,覆盖日常支出;30%配置于股票、基金、私募等追求超额收益的资产;而60%则应放置于安全层,以保险年金、增额终身寿等为核心,提供持续终身的现金流与极端风险防护。
这一结构中,保险承担了“压舱石”角色:其利益写入合同,具备刚兑属性,可有效抵御权益市场波动带来的本金侵蚀;借助复利积累,长期持有优势显著;同时它具备跨周期对冲能力——经济低迷阶段提供稳定回报,经济复苏时期则可由权益资产补足收益。
某家族办公室调研显示,在可投资产超3000万的家庭中,87%已配置保险年金产品,其中更有一成以上群体将其作为核心收益来源。他们看重的不仅是保险的经济功能,更包括其法律结构所赋予的资产保护、税务豁免与传承控制能力。例如,通过港澳地区美元保单,还可有效对冲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,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境财富安排。
在正确的周期做正确的选择
没有人能够选择自己出生的时代,但我们可以把握所处的周期。在“财富三杀”的背景下,保险已不再是一种被动防御的工具,而是主动进行资产架构、实现长期稳健增长的核心组件。它帮助投资者跳出短期波动的焦虑,用法律与契约搭建起一道坚实的财富护城河。
对于高净值人群而言,理解保险的深层功能、将其纳入整体财富规划,不仅是一种配置策略,更是一种穿越不确定时代的生存智慧。唯有在资产安全的基础上谋发展,在周期波动中守底线,方能在变革的时代中行稳致远,真正筑牢属于自己也福泽后代的财富“安全舱”。
客服电话
客服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