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所在位置 : 网站首页 - 新闻动态
新闻动态

中国财富管理行业有哪些困境和陷阱

2021-03-05

在各种财富管理论坛和投资者活动中,听过好几次这个词:资产荒。城市套路深,一切为钱生。套路继续,每一次这个词出现,就看到在场人们信服的目光。

"有关资产荒的话题,各位可以在文末留言,我会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交流。

宏观经济层面关于资产荒的判断,对行业发展和个人投资没有解释力。

经济学家认为,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下降,使得资产回报率下滑,低风险、高收益的资产少了;几年来货币超发,于是资金面过于充裕,无处可投,推高了资产的价格;利率改革等金融体系的结构化调整,倒逼金融机构的资金必须追求更高的回报率,使得所谓的好资产更加稀缺。这样的判断,从宏观和理论层面上讲,似乎有道理。但对于投资者和行业实践者而言,却不究竟。

究竟者,所谓诸法实相。说简单点,就是原原本本、真实存在的状态。我们落地观察中国财富管理市场,其实并不会看到所谓的“资产荒”现象。即使偶尔看到一些像资产荒的,也是装荒、甚至假荒。这个农贸市场里的卖家们,依然是狮子大开口,钱有多少,咱要多少,咱有的是地方投。

先说中国投资理财行业最大的巨无霸:银行系统。按照几天前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首次发布的《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(2016上半年)》,截至6月底,全国共有45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理财产品68961只;理财资金的账面余额26.28万亿元,较2016年初增长11.83%。2016年上半年,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累计发行了理财产品97636只,累计募集资金83.98万亿元。你可能理解不了这是多少钱,举3个数字对比下:中国2015年的GDP一共是67.67万亿元;日本2015年的GDP大约是人民币31万亿元;而中国A股总市值大多在40-50万亿之间。

咱的银行系统,在2016年的上半年,就发行了可以买下两把A股、相当于2.5个日本GDP的理财产品。你会问,收益如何呢?报告显示,银行理财产品为投资者带来十分可观的回报。2016年上半年,银行理财市场共有10.8万只产品发生兑付,其中有8.73万只产品终止到期,累计兑付客户收益4723.8亿元,封闭式产品兑付客户收益率平均为3.98%。银行理财产品,是中国最强的刚兑基准,4%的水准真心不差。

你走进任何一家银行,告诉他你要买理财产品,你看他会不会告诉你,现在资产荒,没有东西卖给你。相反,银行和传统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,收益率不会因为什么利率下行而下行,而会随着银行、尤其是股份制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的业务革新,更加重视财富管理业务,采用更加市场化的运作方式,为客户提供更多高收益预期的品类。加之银行信誉和刚兑联想所产生的品牌效应,中国的银行,在2016年下半年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理财产品规模,依然会保持和M2至少一样的增长速度。

中国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的痛并不是资产荒

而是自身能力慌。

再看非传统金融机构的行业玩家。近一个月以来,团队的主要精力放在研究独立三方的发展模式和业务技术变革上。我们系统梳理了中国超过20家管理资产规模100亿以上的独立财富管理机构,包括人、模式、产品线、科技基因和路径依赖。我们研究了6家把自己叫做独立理财师平台的Online财富管理公司,围绕谁是孙悟空,谁是六耳猕猴,谁是六小龄童,做了激烈辩论。

我们深聊了几个由顶尖国际化团队打造的初创RA公司,与他们探讨在目前行业监管者的心态下,大家应该继续做金融创新、以科技普惠大众呢,还是干脆回归华尔街惯用手法,用各种各样的高大上简历发行各式各样别人看不懂的量化产品。我们甚至遇上某亚太顶尖PE大佬的基金,向我们反馈,她们完全不理解,为啥那些从来没有track record、项目资源都不稳定的基金,轻松通过某些财富管理机构融到5个亿、10个亿,而她们的基金却摸不着门道。

我们问一下,他们发生了资产荒吗?

不少传统线下的财富管理机构,在2016年的前8个月里,就新增数百亿、近千亿的募集规模,业务增长速度同比去年是50%、甚至100%以上。自然,大多数都是固定收益类产品,以12-24个月的信托或契约型基金为主要形态。一些运营历史不足2年、甚至1年的在线独立理财师平台,经常出现1天募集金额超过1个亿、5个亿、甚至8个亿的惊人数字,而产生这些数字的理财产品,也是确定预期收益率的固定收益类产品。因此,投资人根本不会从这些机构身上感觉到所谓的资产荒。

一些业务相对领先的机构,发力股权投资,在一级市场以FOF为主要产品形态和募集模式,这就更不存在资产荒的问题了。相反,站在一级市场投资的风险控制和机会获取角度,超大规模的FOF,其实有其存在的合理基础,可以将风险投资的大数定律效用发挥充分。因此,如果你面对那些全力发动做股权投资的财富管理机构,更不会感觉到有什么资产荒了。在他们眼里,总有大把的Early Growth和优质项目或基金在手。你的钱,有的是机会可以投出去。

再说说RA,智能投顾,存在资产荒吗?别闹了,机器人还能嫌你钱多?RA基本上投的都是ETF,而且大都是海外和美国的ETF,哪里会有供给不够的状态。如果你的钱已经在海外,你放开了买,作为passive investment,一个单一策略的有效规模基本都在几十亿美元的水平,更不要说一些低波动的策略,有效性规模都在百亿美元甚至更高。

一些通过QDII将海外策略适用到人民币投资人的RA,其唯一可能受到的限制:不是资产荒,而是QDII额度有限——他们的策略所引导你配置的海外ETF标的QDII,可能没有额度。但请注意,这也不是资产荒,而是由监管和人民币贬值压力而带来的短期监管限制。况且,就算是国内目前最领先的RA公司,也还远未达到能够把市场上额度占满的程度,这个happy problem,还只是个期待。

不用我再赘述那些主打资本市场产品的财富管理机构了吧,3000点,亲们,他们是资金荒,不是资产荒。你有钱就上,金银铜铁锡,沪深港债基,你随便投。

我们说,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真正面对的问题,并不是资产“荒”。

而是,慌 和 谎。

由于资产管理能力的欠缺,财富管理服务能力的不足,使得不少机构一方面逐渐无法有效获取并管理好资产,同时,也难以通过为投资人提供高质量服务,增加收入。另一个普遍的现象,是一些机构产品线单一、收入来源过度集中,而且自身长期以来,缺乏利用科技手段提高运营效率的能力。于是,一边是成千上万的蚂蚁雄军团队,固定成本极高;另一边是全市场成百上千的竞争者,加之BATJM和传统金融机构的各种挤压,利润空间变小,市场规模收缩,从而导致自身产品供应和管理能力的显著下滑。最后,收入荒了,也就慌了。

哪怕是在大家都普遍认为的固定收益领域,真的就是“资产荒”吗?别老拿不能再借钱给地产和东北国企说事。简单问一句,除了P2P,难道中国就没有什么模式或技术,能够为市场提供类固定收益投资品种了吗?中国的消费金融、供应链金融、广大的农村及农业金融服务市场,给固定收益类资产提供了充足的来源,也已吸引了不少先行者去探索、挖金和打井。说“荒”的机构,大多其实是能力不足,或视野不够。还是慌,而不是荒。

谎,

才是比荒更让行业慌的问题。

有的机构“慌”了,解决不了“荒”的问题,却干脆开始扯“谎”。我们再次看到了市场上出现“高佣金、高收益、短期限”产品撬动募集规模的循环。对于这些机构而言,不是荒不荒的问题,而是风险选择的问题。给客户10%以上年化、一年期、佣金3个点以上的产品或项目,打包一个契约型基金,卖的哗哗的。用一个做不良资产投资的朋友话说(注:不良资产投资不等于不靠谱),“还有更刺激的,要吗?给你一万个亿。”这样的模式下,劣币驱逐良币,机构不断生产或贩卖高风险产品,期望刚性兑付在任何领域、任何历史阶段都能重复。企图短期内把自己做大,变成大而不倒。和2014年我们说e租宝时一样,自己撒谎骗了自己。

  • 业务联系:400 157 5589
    业务合作:13311552505
    电子邮箱:ipwma@qq.com
    联系地址:北京市丰台区中核路1号院1号楼10层1012室
    总法顾问: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 何永萍律师
  • 分享
  • 私人财富管理师PWM
  • 美国私人财富管理协会
Copyright © 美国私人财富管理协会北京代表处.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:苏州网站建设 京ICP备2022036221号-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4736号